平凸透镜的用法,为什么要凸面朝向激光?

首页    光学知识科普    平凸透镜的用法,为什么要凸面朝向激光?

  平凸透镜应该在实验室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透镜了,无论是加工还是检测装配,都是其受欢迎的原因。加工时,有一个平面可以作为加工基准;检测装配的时候,有一个平面可以将角度基准传递到结构基准。其实在光学设计的时候也尽可能考虑这一点,正因为这一点,平凸透镜是货架上最常见的一种透镜形式之一。

本贴主要是讲解下平凸透镜的使用,为什么凸面朝向平行光?其实原理上比较简单,粗糙的讲法就是,如果是平面对着激光器,则有后向反射光,干扰激光器,降低激光器的使用寿命。光学理论方面讲解就是从像差讲解,平面入射的时候,系统的球差将大于凸面入射的时候,光斑弥散较大。

 

如上图建立了一个口径25mm,焦距100mm的平凸透镜,插入平行光中进行汇聚。可以看出,凸面朝向平行光时,会聚光斑的几何尺寸为54.732um,而平面朝向平行光时,会聚光斑的几何尺寸达到了301.769um,大了近6倍左右。

对于仅有轴上视场,那么造成这些的自然是球差,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从球差这方面去尝试找点解释!

      我们对于像差的定义粗略的就是实际成像于高斯像之间的差异,这个差异就是光学系统像差引入的,当然还有一个原因,就是光学系统本身是一个衍射受限系统,口径不可能无限大。

      几何光学的基石就是折射定律(斯涅耳定律),那么实际成像和高斯成像,这个定律的差异主要就是公式中的角度的近似。在近轴区,或者高斯计算里面,角度的正弦,正切都是等于角度本身的。

这个实际上只有小角度才满足,当角度增大的时候,就会有很大的差异,这也就是几何像差引入的原因,因为在高斯成像里面,折射定律是线性的,而实际是正弦相关的。从下图可以看出,在小于0.5rad(约28°)的时候,二者还比较接近,越大则差异越大!

 那么从折射定律近似到高斯成像这边,意思就是当入射角度或出射角度越小,越接近高斯成像;当入射角大于28°左右的时候,折射定律与高斯成像就差异太大!那么我们就按照这个28度来分析下,上面的平凸透镜,看看每个面的入射角度或出射角度情况。

图中蓝色会聚点就是右侧球面的球心,蓝色的会聚光线也就是球面法线的方向(有细微差异),平行光与这个会聚光线的夹角就是这个光线在球面上的入射角,绿色光线与这个蓝色汇聚光线的夹角的互补的角度就是出射角度。可以看出轴上是0度,随着孔径的增加,光线的入射在球面的入射角度在增加,出射角度也在增加。随着孔径的增加,由于入射角度和出射角度不是线性的,使得经过透镜后,不能汇聚到一个点上。或者说,随着孔径的增加,光焦度是在变化的,这就是球差。ZEMAX中可以直接读取py=1处的角度,也是最大的入射角度和出射角度。如下则是用操作数RAID和READ拾取的每个面PY=1处的入射和出射角度。 
 

 上图拾取了八个角度,入射角度均小于上文说的28°,而出射角度,在平面对准平行光路的时候,有个角度37.59°,大于了28°。当然当系统焦距拉长后这个37.59°会变小,小于28度。此时系统的F数变大,系统像差变小,光斑变好。但是,相对于凸面对准平行光的光路来说,像差还是差的。如下是焦距为200mm的时候(上面数据是焦距为60mm时候,有效口径均是25mm),拾取的8个角度,原来这个37.59°的地方是10.55°,依旧是这8个角度最大的地方。

既要考虑入射角度,也要考虑出射角度,两面共八个角度。角度越大,实际的折射定律就与高斯成像偏差越大。所以分析的时候,只需要去看最大的角度了,从这个角度就可以得到,平行光应该是走凸的那面入射,平的那面汇聚了。

浏览量:0
收藏